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75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3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4.6个百分点。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回落6.8个、2.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上升1.5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8%,比2019年增长5.8%。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3255万元,同比增长35.6%,两年平均增长8.6%;比2019年同期增长18%,对GDP的增长贡献率89.4%,拉动经济增长1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1475万元,同比降低5.9%,两年平均降低6.3%;比2019年同期降低1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13%,下拉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2842万元,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9%。比2019年同期增长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3.7%,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业比重为35.6:23.4:4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3.6、3.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基础作用扎实,稳中有进。
2021年,全区持续优化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在扩量提速上持续用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928.1万元,增长43.4%(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首位。

1.粮食再获丰收。全区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粮食生产,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粮食面积稳中有增,产量再上新台阶。从国家统计局伊春调查队反馈数据来看,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24万亩,同比增长5.2%;粮食总产量11112吨,比上年增产746吨,同比增长7.2%。其中,玉米产量625吨,同比上涨128.9%;稻谷产量535吨,同比增长12.4%;大豆产量9568吨,同比下降0.17%。
2.食用菌产量持续增加。全区坚持稳定食用菌种植规模,持续推进棚室立体种植,改进生产技术,产量大幅增加,食用菌产量4290.3吨,同比增长72.3%。
3.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扩大,主要品种产量增加。全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全区药材播种面积达186.4公顷,同比增长327%。其中:人参产量617吨,同比增长1404%;平贝产量42.47吨,同比增长8%。
4.主要畜禽生产向好,畜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国家统计局伊春调查队反馈数据来看,2021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1660头,同比增长27.4%;出栏57311头,同比增长76.9%。牛存栏1563头,同比增长47.3%;出栏1536头,同比增长212%。羊存栏3101头,同比增长276.7%;出栏4232头,同比增长266.2%。家禽存栏42.35万只,同比增长52.33%;出栏31.52万只,同比增长23.1%;蛋奶产量分别是7550吨、1375吨。
5.林蛙纳入渔业范围后,积极调整和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不断扩大特色林蛙标准化养殖规模,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林蛙产量598吨,同比增长194.6%,带动渔业产值大幅增长。
6.林业产值增长较快。实现23367万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因哈伊客专项目占用林地,木材产量1.7万立方米,有效的带动了全区林业产值的增长。
(二)工业生产运行情况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低9.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4%)2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降低9.7%。位居全市第9位,较1-3季度回落10.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涉及2个门类,增加值全部下降,其中制造业同比降低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降低10.6%;从企业看,华能伊春热电增加值同比下降10.6%,降幅较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5.8%,比去年同期提高118.7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76.9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位。

1.一产增长强劲,为我区投资增长持续提供支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60.4%,施工项目3个,与同期持平。本年一产增速始终保持翻多倍增长,其中丰博养猪项目完成投资3.01亿元,北货郎森林食品完成投资0.24亿元,高标准农田完成投资0.2亿元,合计完成投资3.45亿元,占全区投资比重39%,对全区投资正向拉动54.9个百分点。
2.二产展现强大韧性,逐步恢复实现快速增长。完成投资一季度下降63.6%,上半年下降25.8%,前三季度下降1%,全年增长22.2%,占全区投资比重21%,对全区投资正向拉动6.4个百分点。
3.三产由负转正,抢工期、抢进度效果明显。完成投资一季度下降83.9%,上半年下降60.3%,前三季度增长12.7%,全年增长7.3%,占全区投资比重40%,对全区投资正向拉动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实现回暖的原因主要得力于在下半年新入统的项目多为第三产业。如乌马河中心幼儿园项目、翠峦森工一江村百药园项目、伊春市绿苑生态居项目。
(四)消费市场恢复态势较好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043万元,比上年增长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5%)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4%,位居全市第2位,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水平。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3%。基本生活类商品支撑有力。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18.6%、27.7%和20.2%。从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实现2539万元,同比增长4.4%,零售业销售额实现39418万元,同比增长9.9%,住宿业营业额实现2168万元,同比降低3.6%,餐饮业营业额实现10809万元,同比增长29.5%。

(五)财政收入发展向好,金融存贷继续保持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569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5488万元,同比增长25.4%;非税收入1081万元,同比降低2.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6%,涨幅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和前三季度回落 15.7、 14.9和9.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4%,涨幅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和前三季度回落17.1、16.6和1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4%,涨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6.2和11.2个百分点。
(六)利用内资情况
全区利用内资在库项目5个,其中:新签约项目3个,实际利用内资额28078.57万元,同比增长10.3%。从来源看,本年实际利用内资全部来源于海南东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从项目看,30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实际利用内资20868万元,占全部利用内资的74.3%。乌翠区森博森林食品腐竹生产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实际利用内资7145.57万元,占全部利用内资的25.4%。乌翠区松博生物科技冻干食品生产加工项目实际利用内资65万元,占全部利用内资额的0.3%.
(七)城镇就业稳定增长
2021年,全区城镇新就业 2065 人,城镇新增就业 1466 人,完成年计划(1200人)的 122.1 %;失业再就业人员 1105人,完成年计划(610人)的 181.1%;困难群体再就业 312 人,完成年计划(210人)的 148.5 %;城镇登记失业率 3.12%,低于省控指标 1.88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猪周期”对生猪养殖业影响不容忽视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生猪生产开启新一轮猪周期,市场猪肉价格一路上扬,2019年9月至2020年猪肉价格维持强势。进入2021年,生猪出栏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饲料价格、人工费居高不下,养殖成本高,养殖户特别是二次繁育养殖户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信心受挫,对生猪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工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从全年生产情况看,规上工业主要是靠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6477.05万元,同比降低3.3%,其中,华能伊春热电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26568万元,同比降低3.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4%,伊春市嘉园家具有限公司实现产值2289.4万元,同比增长29.7%。
行业分布散、规模小,对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作用有限。偏重的工业结构导致我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增加了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性。
(三)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乏力
一是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数量不多。全区新开工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仅1个,同期为3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同比下降64.9%。二是产业投资结构尚待优化。全年第一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但丰博养猪项目投资占比较大,占整个一产投资的87.4%。第二产投资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86.4%,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0.4%。受经济环境影响,部分企业今年扩建、改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技术改造相关项目投资明显减少,机械设备更新投入缓慢。
(四)市场消费恢复不及预期
今年疫情呈现多源多点的特点,区域内小规模疫情时有发生,防控手段随之收紧,客流量、销售额及营业额随之下降,但是店铺租金、人员工资、物业管理、水电消耗、社保缴纳、贷款利息等固定支出成本没有明显减少,2020年政府出台各项“减负”优惠政策也已经到达期限,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疫情对接触型行业影响深远。对旅游业冲击影响较大,而住宿业景气与旅游业是否火爆密切相关。目前的住宿餐饮业尤其是住宿业显得尤其冷清,消费领域恢复呈现不均衡性。全区重点企业伊春市宝宇龙花酒店有限公司12月当月营业额仅实现0.9万元,营业时间仅为7天。伊春市盛维民用爆炸物经销有限公司受矿山、石场大部分停产销售下降影响,销售额同比降低49.2%。伊春龙海德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受芯片、厂家减产等问题导致整车销售量下降,销售额同比降低13.8%。
三、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农业,抓好畜牧业生产和经济作物发展。优化生猪存出栏结构,确保生猪稳产保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重视小品种经济作物及其产品产量的统计,如:鹿茸、羊毛、羊绒等。提早落实防灾减灾措施,保证粮食生产,推动农业提质。
(二)提工业,密切加强重点企业监测调度分析,鼓励企业发挥最大生产效能,保障重点工业企业连续稳定生产。建立工业重点项目清单、工业投产达效项目清单,完善中小企业升规入统培育,全程做好动态监测、跟踪服务、政策兑现,促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堵点问题做好针对性服务。
(三)促三产,保障消费市场加速回升。紧盯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制定政策引导,持续开展商贸促销活动;重点关注吃、穿、日用品类商品销售及小微企业经营;加大对本土“新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网络零售额提升。
(四)抓入库,推进入统提升经济增量。坚持“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统、未达标企业抓培育”的工作思路,全力加强“入规入统”工作,推动企业月度入规,推动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项目达产达效,壮大“四上”企业经济总量,提升全区经济发展增长点。